小明:錢存在銀行是好還是定期理財好?銀行存款和定期理財有什么區(qū)別?
三人:取決于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理財產(chǎn)品本身沒有好壞之分,猶如一把刀子,怎么用取決于用它的人。
看到收益的同時看到風險
我們在做投資理財?shù)臅r候,不應(yīng)該只看到投資收益,還要結(jié)合產(chǎn)品的風險性分辨是否適合自己,而適不適合自己取決于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比如有些人認為基金股票是洪水猛獸,沾惹不得,然而有些人卻樂在其中,且從中獲得大量收益。
銀行存款和定期理財也一樣,有些人偏向于銀行定期,而有些人則偏向于定期理財,各自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
風險承受能力,不僅僅是對風險的接受能力,還包括諸如財務(wù)狀況、投資知識、投資經(jīng)驗、投資目標、風險偏好以及年齡、學歷、婚姻及家庭情況等其他信息。這也是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測評主要要了解的信息。
銀行存款和定期理財?shù)娜髤^(qū)別
一、風險性不同。通常情況下,投資理財產(chǎn)品的總體風險從低到高分別是:國債-存款-貨幣基金-理財產(chǎn)品……
銀行存款的風險性接近于國債,國債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的一種債券,是最安全的投資產(chǎn)品。而存款是一種以銀行信用作為擔保的借貸,特別是2015年5月1日實施《存款保險條例》以后,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gòu)(銀行或信用社),即使銀行倒閉,低于50萬的本金和利息都可以得到全額賠付,高于50萬的部分從投保機構(gòu)清算財產(chǎn)中受償。
除此之外,商業(yè)銀行還要向央行交納存款準備金,這也是一種保障機制。也因此,通常將國債和存款定義為無風險產(chǎn)品。
而定期理財?shù)娘L險等級一般屬于中低風險,比如銀行自產(chǎn)自銷5萬起投的銀行理財,還有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由保險或券商提供的定期理財也是中低風險,高一些的風險等級會達到中風險(不建議投資)。而更高風險等級的一般不會出現(xiàn)在定期理財中,或者門檻非常高,比如銀行理財5級風險(高風險)門檻為20萬。
余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它屬于低風險,定期理財?shù)娘L險是要高于貨幣基金,但同樣收益也高于貨幣基金,哪怕目前利率出現(xiàn)下行。
那么風險等級怎么評出來的呢?主要由投資標的決定,比如貨幣基金風險較高的可以說是企業(yè)債,但其信用等級必須在AAA級及以上。而定期理財,可能為了獲取較高的收益,投資信用等級較低的企業(yè)債,那么該債券出現(xiàn)違約風險就較大,即可能收不回本金和利息,這就是風險等級的不同。
如自身能承受高風險,那自然是定期理財好了,風險越高收益相對越高嘛!
二、流動性不同。銀行存款通常期限越長利率越高,而要想獲得較高的利率那就得存較長的期限,那么就存在資金流動性問題,可能導致急需用到錢的時候無法取出,或取出會導致利息損失(以活期計息)。
而定期理財通常為一年及以下,資金靈活性較大。比如今年打算買個車子,那么今年就可以不進行投資,先把錢留出來,或者投資流動性更強的基金,特別是貨幣基金。
三、收益不同。通常情況下,定期理財收益要高于銀行存款,因為其要承擔的風險較大,資金都是趨利,風險與收益基本達到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平衡。
但是理財收益高于銀行存款利息是有前提的,就是其流動性風險要小于銀行存款(即可以在較短時間內(nèi)取出錢來,且損失較少),否則理財收益不一定高于存款利息。比如目前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5%,而一年定期存款起碼在1.5%以上(基準利率為1.5%,商業(yè)銀行通常有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