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洲乱码视频在线专区网站|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动漫|亚洲综合中文字线观看看|不卡的国产ab网站

  • <b id="wusqu"></b>

    首頁 新聞 國內(nèi) 聚焦 教育 關注 熱點 要聞 民生1+1 國內(nèi)

    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熱點 >

    捐贈的遺體包接不包送?化解制度性尷尬 讓器官捐獻更有感召力

    來源:光明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9-05-23 14:59:39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zhèn)舟鎮(zhèn)云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y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于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qū)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后捐獻自己的遺體用于醫(yī)學研究。成都醫(y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于教學,此后火化成骨灰。今年四月底,楊家珊父親楊正貴與成都醫(yī)學院取得聯(lián)系,希望楊家珊入土為安讓接收單位送回骨灰。但楊正貴得到的答復是“遺體捐獻者的骨灰只能是親屬自行領取”。

    “捐贈的遺體包接不包送,使用完了燒成骨灰讓親屬自己去領,是不是少了些人性關懷?”網(wǎng)友的困惑讓人共鳴,更是一種尖銳“逼視”。如果不善待捐贈者,如果讓捐贈者的家人傷心,如果圍觀者有寒心之感,我國的器官捐獻之路還會順暢嗎?

    不久前,權威機構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4月21日,我國志愿捐獻器官登記人數(shù)超122萬人,實現(xiàn)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逾2.3萬例,捐獻器官6.6萬多個。從捐獻器官的絕對數(shù)看,我國已躍居全球器官捐獻第二大國。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增速較快,但與實際需求相比呢?曾有數(shù)據(jù)稱,美國、西班牙等歐美國家的器官捐獻占全人口比例高達20%~40%,而我國這個比例僅為2.98%。供需缺口之大,讓人憂心忡忡。

    “生命如花,我們需要每個人”,這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中心的倡議。有專家表示,目前,我國仍待營造“身后捐獻器官是生命在陽光下延續(xù)”的社會氛圍,并建立更為暢通、便捷的器官捐獻意愿表達(志愿登記)通道和身后實施捐獻渠道。誠如斯言,一方面應看到,制度設計在發(fā)力,也初顯成效,而另一方面制度尚有不小的改進空間,制度改進迫在眉睫。

    以楊家珊為例,她決定捐獻遺體,用于醫(yī)學事業(yè),并寫下遺言作出莊嚴承諾,特別是她的父親也贊嘆這一義舉,父女均可贊可敬。但是,一句“遺體捐獻者的骨灰只能是親屬自行領取”顯得冷漠,是對楊家父女的不負責任,誠如楊正貴所稱,“我一個農(nóng)村老頭子,一沒有文化,二沒有錢,成都醫(yī)學院在哪里我都不知道,怎么自行領取?”

    誰來承擔責任?一定程度上說,無論四川省紅十字會,還是成都醫(yī)學院,都是無辜的。究其因,這一事件暴露出制度之失。調(diào)查顯示,目前,對于遺體捐贈的善后事宜并無統(tǒng)一規(guī)定,比如,在上海,遺體捐贈結束后,有火化的規(guī)定,但并沒有“關于是否負責送回家,由哪個機構負責”等規(guī)定。而在山東,利用完畢的遺體,應由接受單位整儀后負責送殯葬單位火化,并承擔遺本的運輸費、火化費等相關費用。由此可見,標準不統(tǒng)一,乃至根本就缺乏細化標準——四川尚未出臺遺體捐獻條例,對于使用后的遺體骨灰如何交接沒有明確依據(jù),這是導致“遺體捐獻者的骨灰只能是親屬自行領取”的重要原因。

    值得欣慰的是,四川省紅會相關人員表示:如果楊家珊家屬確實不方便自行領取,省紅會可以協(xié)調(diào)一下,爭取把骨灰送回她老家去??蓡栴}是,下一次碰到類似情況呢?其他省份碰到類似情況呢?由個案推動形成制度進步,才是對“楊家珊”們的最好告慰。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坦言,我國器官移植發(fā)展速度快,但是體系還不夠完善,接下來,應從器官的捐獻、獲取與分配、移植、移植后受體的情況登記、監(jiān)管等方面著手來建立一個完善的體系,從而讓器官移植變得更加公平和正義。這是務實之舉,頗有必要。應該說,構建完善的器官捐獻體系,確實是一個龐大而又需要細膩的工程,急不得,但是更慢不得。

    用責任托付信任,用使命回報生命。化解制度性尷尬,全面梳理,嚴謹論證,力爭最大程度減少缺失,力爭最大程度完善制度,讓捐獻者更有意愿,讓其家人更有慰藉感,也讓器官捐獻這一事業(yè)更有人性化、充滿人情味,這是職能部門的責任。

    關鍵詞: 器官捐獻 制度性尷尬

    頻道精選

    首頁 | 城市快報 | 國內(nèi)新聞 | 教育播報 | 在線訪談 | 本網(wǎng)原創(chuàng) | 娛樂看點

    Copyright @2008-2018 經(jīng)貿(mào)網(wǎng) 版權所有 皖ICP備2022009963號-11
    本站點信息未經(jīng)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聯(lián)系郵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