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清華大學外語系一女學生,因提交的論文報告中提到該生參與科研、學習數(shù)據(jù)結構,被學校助教質疑抄襲理工科學生一事,議論之聲是一浪高過了一浪。
清華大學
不少人開始質疑這位清華大學助教,“你自己不優(yōu)秀,還不允許學生優(yōu)秀了嗎?”、“這都是什么助教老師,難道學生優(yōu)秀了對你們來說不好嗎?”
很多人其實還不懂助教到底在大學里算一個什么職稱,說白了,助教就是跟隨講師或教授批改作業(yè),輔助其教學。助教,是大學教師職稱的最低等級,是高等學校教員老師中職稱低于講師的一種初級職稱,也就是說他們還算不上教師,更多助教來源于同專業(yè)的畢業(yè)生。
清華大學校訓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這位助教人士能夠通過自己的主觀臆斷,去妄加評論這位外語系女同學的論文是抄襲,很可能自己并不優(yōu)秀,認為別人也就沒有實力寫出并不是自己專業(yè)的外的優(yōu)秀論文,可是這位助教童鞋,你自己的菜不香就能認為別人的菜也不香嘛,簡直一葉障目。
教育改革從幼兒園抓起,可是到了大學這一層貌似就抓不緊了。能夠抓住的教育工作本來就那些,現(xiàn)在無數(shù)人削尖了腦袋往里面擠,真正有才華的人往往就被排擠了在門外,而更多憑借“非一般”的關系進入校園的年輕工作者們,有時候并不能真正被稱為教育工作者。
就像這位清華助教,僅憑借自己的日常認知和學識涵養(yǎng)就敢主觀臆斷一篇如此優(yōu)秀的論文是抄襲,難道就沒有通過多方面求證嗎?這么簡單的道理就被置之不理,掄起手里的雞毛順勢發(fā)起了令箭,實在是給清華大學抹黑。
如今論文抄襲屢禁不止
同時,在該名同學來到文素基地辦公室,想說明自己并未抄襲時,這位助教以掛科、不寫不讓走等理由,竟要求該同學寫一份內容大致為“因將此事擅自發(fā)朋友圈造成不良影響”的澄清聲明。試問,這些言辭灼灼的威脅,是公權力的褻瀆還是私權利的濫用?是誰給了他這么大的膽量敢于做出如此勾當之事,在當今法治的社會,更是中國最高學府之地,盡然有違教育公平做出“人治”之事,簡直對清華大學的再一次抹黑。
雖然校方負責人對于此事已經(jīng)公開道歉,但是在更多學校類似的事件是否也能如此幸運的大白于天下,以求更多公平,我們不得而知。